按照重庆市政府关于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重要部署,2018年,环重庆医科大学创新生态圈作为全市首批6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之一正式启动建设。
一、项目规划简介
在对波士顿剑桥生物城、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克利夫兰创新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全球成功经验研究后可以发现,生命健康产业价值链70%的环节必须有医学院和医院的强力支持,“医学、医疗、医药”的“三医融合”发展,已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大趋势。
例如波士顿剑桥生物城,在狭小的土地上,以麻省总医院、哈佛医学院等为核心,汇集了众多医院和医疗机构;全世界TOP20的制药公司扎根其中,拥有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创新型制药公司;每年生物医药产业相关GDP超过600亿美金,年到访人次超过4500万,成为波士顿市的重要经济支柱。
本项目在设计上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结合重庆当前在融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带动西南地区生物医学产业发展上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渝中区拥有的医疗优势和临床资源,以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创新资源为核心,推动该片区“医学院、医院、医疗企业”由地域上的结合,演变成“医学、医疗、医药”资源的融合,最终实现产业跨越式增长,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本项目由渝中区政府、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医科大学等联合发起,由百瑞科公司、国健医疗等作为运营平台公司,计划通过3-5年发展,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西部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两区两地,即“医疗创新区+高端医疗服务区”,以及“医药产业聚集地+金融资本汇集地”,实现融园于城的发展愿景。大力集聚技术、人才、企业、资本等国内外创新要素,重点建设“一中心、一集群、一链条、一基金”。
“一中心”为国际医学创新中心,通过搭建专业领先的国际医学创新项目孵化和加速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
“一集群”为医疗服务集群,参照医疗商城(Medical Mall)的模式,凝聚国内外顶尖专业医疗机构,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一链条”为医疗服务产业链条,通过吸引医疗服务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条。
“一基金”为医学创新发展基金,通过设立医疗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投资机构,开展母基金和投资业务。
二、项目建设特点
1、市区合作共同搭台
本项目通过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建设,促成了市科技局、渝中区政府、重庆医科大学等三方实现战略合作;通过新型医疗产业平台,促成了市经信委、渝中区政府、国药集团等三方实现战略合作;通过引导基金,促成了市科技金融集团与区政府国有平台的合作。市区共同发力,为生物医疗医药产业在渝中的发展搭建舞台。
2、打造高质量公共创新平台
为促进高校创新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围绕实现重医与渝中、大学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三个公共创新平台。
“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作为国内外医疗技术创新成果的孵化、引进、转化和展示平台,致力于推动国内外优质医疗项目与技术走向市场,为孵化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资本对接、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导入等增值服务。该平台已与全球医学创新领域排名第二的美国“克里夫兰医院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接轨世界顶级医学技术。
央企国药集团序列“新型医疗产业链”载体平台,致力于建立高端产业研究院、新型产业孵化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基地、临床试验与评价中心、医学技术转移中心、医学装备西南联盟、医药器械健康城、医疗大健康基金等,打造长期高速增长的新型医疗产业。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重庆华医健康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平台,将充分利用在国内外大健康领域的资源优势,实现大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建立资金链、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等配套完善的医疗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集聚高端化科技创新资源
围绕医疗服务产业,生态圈着力聚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和创投资本,强化与海外高端医学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致力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
目前,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已邀请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中国台湾工程院院士洪明其等加盟顾问团队,并已与重医校本部各院系、医院系统20多个科室主任等,建立起直接联系。新型医疗产业链项目已邀请到励建安院士主持建设产业研究院,与重医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项目也进入实质性磋商阶段。
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创新要素体系建设。重庆国建资本创投基金、中电健康产业基金等4支生物医药创投基金在4月签约落地,总规模达到21亿元。目前,市科风投正牵头组建生物医药投资机构联盟,筹建重庆市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中心,未来可为落户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风险投资、个人信用贷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投贷联动、融资租赁、基础建设贷款等系列金融服务。 |